“亚洲60%的人,只能让北京坐VIP包厢,新德里排队领号,这事儿搁谁头上都想掀桌子。”
古特雷斯开记者会那天,印度媒体直接把镜头切回莫迪生日现场,蛋糕还没切,标题先蹦出来:莫迪75岁,印度何时75岁入常?情绪拉满,流量到位。印媒把两件事硬绑在一起:秘书长说要改否决权,印度立刻把话题扭成“给我椅子”。这套操作熟练得让人怀疑他们早就写好稿子,就等古特雷斯张嘴。
先别急着骂印度。把亚洲人口和中国席位摆在一起,确实刺眼。亚洲拢共四十来亿人,五常里只有一个中国,比例悬殊得像全班六十个学生,只有一个班长,还是隔壁班的。印度觉得自己块头大,经济第五,人口第一,想上桌吃饭,听着不冤。
可规矩不是按人数分蛋糕。五常这套系统是1945年打出来的,谁打赢谁签字,谁签字谁坐庄。印度当年没签字,也没上桌,现在想补票,得问原班股东同不同意。股东只有五个,一个不同意就黄,偏偏这五个人里,谁都不想再分蛋糕。
英法这次跳出来,提的方案是“限制否决权”,不是“加椅子”。他们的算盘也简单:以后谁要否决,得把理由写在公告栏里,让全世界围观。英法自己否决次数不多,拿出来做人情,既显得进步,又不真掉肉。古特雷斯点头,是因为他也烦透了:俄乌一打,巴以一炸,五常互甩否决,安理会直接变茶话会。
印度却把这套“限权”解读成“扩席”。印媒文章里,德国日本一起被拉来站队,说仨人经济总和快赶上美国,席位却一个都没有,太亏。可德国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当年是清算对象,现在想翻身,难度不比印度小。四国抱团喊口号,看起来声势大,其实各怀鬼胎:德国想借印度挡俄罗斯,日本想拉德国扛中国,印度想蹭德日经济光环。表面兄弟,心里全算小账。
更尴尬的是,五常里真敢频繁否决的,是美俄。中国这几年动用否决的次数少得能数出来,印度非要盯着中国说事,属于找软柿子捏。可中国再软,也是股东之一,印度想进门,得先让中国点头。一边骂中国占座,一边求中国开门,这操作属实精分。
联大里想加椅子的不止印度。巴西、南非、尼日利亚、埃及,个个都有理由:南美、非洲、阿拉伯世界,都说自己没人代表。可椅子就五把,加一把,就得罪一票人;加五把,五常变十常,否决权稀释,效率更低。古特雷斯原话是“效率低下”,印度只听到“人数不够”,属于断章取义第一名。
印度国内把“入常”包装成民族尊严,好像只要坐进去,大国地位就盖章。可五常不是荣誉勋章,是灭火器。五个国家当年认领了全球最贵的安全账单,谁出事谁掏钱。印度真进去了,北非乱、中东炸、俄乌打,要不要跟着出兵?要不要摊军费?国内选票要不要?这些问题,印度媒体一句没提。
再说否决权。印度现在嘴硬,真拿到否决权,又怕被架在火上烤。巴以问题,印度投弃权都能被国内穆斯林骂;俄乌冲突,不管站哪边,都会被另一边制裁。五常的否决权看着香,其实是烫手山芋。印度现在嚷嚷着要,真给到手,指不定哪天就后悔。
最逗的是,印度一边骂联合国不给座位,一边又舍不得退群。真有种的话,像英国脱欧那样,拍桌子走人,自己拉个“南亚安全理事会”,想当老大就当到底。可惜印度不敢。联合国这个平台,印度还得用来刷存在感,退了连骂街的喇叭都没了。
中国官方态度也简单:支持改革,但不支持硬塞。改革得大家一起商量,不能谁嗓门大谁说了算。印度四国集团那种“你不让我进我就天天吵”的玩法,反而让其他成员国更警惕:今天你能抱团逼宫,明天就能抱团排挤别人。联合国不是菜市场,是战后最硬的国际框架,砸烂了谁也赔不起。
印度媒体把莫迪生日和入常放一起,本质是情绪营销。老百姓吃蛋糕的时候,顺手点个赞,觉得总理在替他们出头。可国际政治不吃这一套。古特雷斯说“需要全体会员国齐心”,翻译过来就是:别指望靠吵架拿椅子。
回头看看,印度这些年干的事,核试验、登月、GDP超车英国,确实亮眼。但亮眼不等于有资格改规则。五常的椅子是用二战几千万人命换来的,印度没付过那张门票,现在想补票,得问五家股东。股东们自己还嫌椅子挤,怎么可能再让新人挤进来?
印度真想上桌,有两条路:要么学中国,先在国际事务里把脏活累活扛下来,让全世界习惯你的存在;要么学美国,把经济、军事、科技卷到极致,让其他人离不开你。现在印度两条都没做到,光会喊“亚洲人多”,属于把数学题当成政治答案。
调侃一句:印度要椅子,五常递了张小板凳,印度嫌矮;再递个马扎,印度嫌没靠背;最后递个沙发,印度嫌不是龙椅。椅子就五把,想要第六把,得自己造,造不出来,就只能继续站着鼓掌。
你觉得印度下次会把生日蛋糕切成六块,还是直接掀桌子?
股票配资中心,炒股网站,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