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欧洲议会里,荷兰籍议员索菲·因特费尔德听着冯德莱恩发表的欧盟国情咨文,感觉像在听一首旧时代的挽歌。
在她看来,那份报告不是什么宏伟蓝图,更像是一张政策采购清单,用漂亮的辞藻粉饰着一个正在失去方向的大陆。
同一片天空下,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警告则要刺耳得多,他直言不讳地说,欧盟正“被端上餐桌分食”。一边是布鲁塞尔殿堂里对未来的美好构想,另一边是地缘政治棋盘上的残酷现实。
这两种声音并非矛盾,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致命的真相:欧洲正深陷于一道“主权鸿沟”,一边是成为世界强权的雄心,另一边却是被内部掣肘和外部依赖拖垮的无力现实。
团结假象下的乱象
表面上看,欧洲从未如此团结一致。冯德莱恩在咨文里提出了社会住房倡议,还规划了到2028年的单一市场路线图,每一个计划都听起来振奋人心。
但对于因特费尔德这样的资深议员来说,这些不过是熟悉的剧本。她清楚地记得,八年前那份《欧洲社会权利支柱》是如何被各国政府束之高阁,至今无人问津。
这种政策上的空转,在危机面前就演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混乱。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面,讨论乌克兰领土划分,并明确表示这“与欧盟无关”时,整个欧洲领导层陷入了恐慌。德国总理朔尔茨在24小时内两次给白宫打电话,法国总统马克龙则紧急召集了12国领导人开了一场“睡衣峰会”。
行动更是乱成一锅粥。英国首相斯塔默怒斥被无视,随即宣布向乌克兰增兵至五千人。瑞典也提议派遣精锐部队进驻敖德萨。
然而,这些看似强硬的表态背后,却是毫无协调的应激反应。德国的立场是老样子——等着华盛顿的指示。而波兰则悄悄地把“派兵计划”降级为了“后勤保障”。
更别提意大利被曝出用中国大疆无人机冒充国产装备援助乌克兰的丑闻。
这种瘫痪的根源,深深地埋在欧盟的决策机制里。一项关键的对乌武器援助,交付率竟然连40%都不到。
原因很简单,每一笔援助议案,都需要在26个成员国的议会里层层审批。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种效率无异于自废武功。北约秘书长吕特都看不下去了,警告这些盟友别再“演戏”了。
越怕失去越快失去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冯德莱恩本人,也不在于布鲁塞尔缺少方案,而在于那27个成员国的首都。各国的领导人们陷入了一个致命的悖论:他们口头上都支持一个强大的欧洲,行动上却死死攥着权力不放,生怕权力被让渡给一个所谓的“布鲁塞尔超级国家”。
在他们看来,对内部权力集中的恐惧,似乎远比来自外部的真实威胁更可怕。这种心态的直接后果,就是欧盟委员会正在丧失其作为“条约守护者”的独立性和推动一体化的动力。
当欧洲的政治家们在内部大声抨击“布鲁塞尔集权”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亲手为外部力量打开欧洲的大门。
权力,就这样从欧洲大陆悄无声息地流失了。流向了华盛顿,也流向了莫斯科。
特朗普曾毫不掩饰地描绘过他眼中的全球势力版图:美国占50%,中国占40%,而包括欧盟在内的所有盟友,加起来只有区区5%。这句羞辱性的话,却是对欧洲权力真空最无情的量化。
为了在美国主导的秩序里刷一点存在感,欧盟甚至不惜损害自身长远利益。它盲目追随美国的制裁战略,导致自身能源价格飙升,产业大量外流。
它还以涉俄为由制裁中国企业,并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试图以此向华盛顿献媚。
可这种姿态换来了什么?不是尊重,而是特朗普的嘲讽。
更可悲的是,欧盟因此错失了与中国在乌克兰和平方案上寻求共识的宝贵机会,要知道,中国从未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占领。这种战略上的短视和被动,让欧洲彻底沦为了一个依附者。
提款机还是棋手
欧盟的经济体量和它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形成了荒诞的倒挂。
在乌克兰问题上,它扮演了最大的“提款机”,承担了超过1240亿欧元、占总额61%的经济援助。然而,如此巨大的投入,换来的却是美国和俄罗斯在利雅得的密约条款里,可能将欧盟对俄制裁权直接移交给华盛顿的羞辱。
钱出了,话语权却没了。经济实力没能转化为对等的政治影响力,根子就在于军事和战略上致命的依赖。欧洲的防务行动长期由非欧盟国家和政府间联盟主导,高达80%的战机部件需要从美国进口。这个结构性的“阿喀琉斯之踵”,让欧洲在安全上毫无自主性可言。
也正因如此,它不得不面对特朗普“GDP的5%作为保护费”的公开勒索,还得忍受其副手万斯将欧洲称为“防务乞丐”的公开羞辱。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欧洲多国官员需要协调立场时,他们开会的地点竟然选在了已经脱欧的伦敦,理由只有一个——只有英国还能在白宫说上几句话。
这无疑是对布鲁塞尔作为欧洲政治中心的最大否定。遥想当年,沙俄尚能亲自谈判阿拉斯加的归属,而今天,乌克兰的主权却在欧洲的眼皮子底下任人宰割。
结语
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的警告言犹在耳:欧洲正面临一个严峻的十字路口,“要么彻底改革,要么缓慢衰落”。
国情咨文里那个作为“规则制定者”的强大欧洲,与谈判桌外那个被边缘化的无助欧洲,共同构成了这道“主权鸿沟”的两岸。
只有当各国领导人真正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的唯一途径是共同构建一个强大的欧洲,而不是在内耗中相互削弱时,欧洲才有可能跨越这道鸿沟,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股票配资中心,炒股网站,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