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第一次走进泥沼,但每一次挣扎,都会在城市的心跳里烙下痕迹。”深夜的青岛工人体育场,灯火阑珊,一群浑身是泥的球员在草皮上久久未肯离去。此刻,距离终场哨已经过去十分钟,青岛海牛,却似乎还没醒过来。有人拍着队友的肩膀,有人红着眼沉默,替补席上的买吾郎攥着球衣,球迷席那句“牛魔王,总要反击吧!”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很快淹没在夜色里。
今年的中超,表面风平浪静,却早已是刀光剑影。谁也没想到,拥有32年风雨史的青岛海牛,这支城市名片级的老牌劲旅,竟又一次被裹挟进保级的凶险漩涡。命运并不厚待这支带着半岛气息的球队,赛季打到一半,他们距离梅州客家的分差已经被拉开至5分。13轮逆袭,危险吗?或许。但对于习惯了从低谷杀回来的青岛人来说,没有什么是真能一锤定音的。在球员通道,有人低声问:“梅州,拉得开吗?”没有人回答,但那晚走出通道的每个人,都格外沉重地踩着脚下的土地。
不过谁说绝地只能等死?夏窗尚未结束,海牛管理层摊开账本,一次次打给各路经纪人,尝试撬动、弯道超车。最惊险的一幕,是与上海上港的艾菲尔丁谈判,我们差点以为他穿上了青岛的蓝白,但在最后阶段,长春亚泰塞来一纸支票,截胡动作简单粗暴。队内一名老队医私下感慨:“只要钱够,哪里都能凑得齐阵容,关键是你肯不肯孤注一掷。”这些话,没有流入媒体,只留在更衣室里。
这个夏天,海牛不是毫无收获。外援兰克尔·泽,中后卫孙正傲,右后卫张弛,还有新加盟的买吾郎,每个人抵达青岛的方式都带着不同的故事。买吾郎抵达球队时,青岛正下着毛毛雨。站在球场边缘,他用新疆口音说:“我想赢,这里需要胜利。”那种带着倔强的语气,让正在场边训练的老队长突然停下动作,看了他一眼。从此,训练场的气氛,突然有了火药味。
引援失败的无奈其实也在空气里弥漫。与山东泰山的吴兴涵谈判最终告吹,管理层对此的揭示很隐晦。更有人在小范围内吐槽:“我们不是没有门路,只是这年头,各家都死死守着自己的人,哪还有白送下家的好事?”球迷们在论坛上讨论,最尖锐的问题始终没有答案:“如果今夏没有引援成功,我们还能撑着走过十三轮吗?”有人讽刺,有人自嘲,更多的是狠劲和倔强。
大战还剩十三轮,5分差距,现实比所有口号都棘手。青岛球迷的执拗是从街头渗透到球场的,哪怕保级压力山大,球迷始终在看台等着一记绝杀。上一场主场比赛,两名老球迷自费拉来横幅,写着“海牛不死,青岛必胜”。比赛最后时刻,买吾郎冲刺到门前,脚下一个趔趄,险些丢了球。这一瞬间,全场的呼吸仿佛凝固,有人揪着胸口,有人闭上眼自语:“能不能挺过去,就看这群小伙子了。”
很多人不会明白,为何一支城市老牌球队的保级,就能在球迷心里沸腾出如此情绪?因为青岛海牛背后,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是许多家庭三代人关于足球的记忆。有人说,真正的保级,是与时间和希望较劲。与其说海牛是在保甲级,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为一座城的坚持找答案。
我的一个青岛朋友去年被调去外地,每天关注的不是本地新政策,而是海牛的积分榜。“只要他们还拼,就不算失败。”他电话那头说这句话时,带着点嘲笑自己,但那种由衷的信仰,隔着信号也能听见。
其实在中国足球漫长又多变的环境里,绝大多数投入有限的小俱乐部都这样,拼命抓住每一次机遇,哪怕屡败屡战。青岛海牛的现实困局,是资金,更是资源困局,但最难的,是信心和士气是否还在——尤其是短短十三轮,当外援、主力、替补一字排开的训练场,谁都知道最后的命运没有绝对剧本。
此时,你如何看待球队的下一步?你是否相信,靠几场惊天翻盘就能拧干保级的命运,还是心底其实更介意曾经输掉的那些关键分?站在这个即将分水岭的赛季节点上,是该痛快一搏,还是谨慎守成?对于青岛球迷来说,也许答案早就写在每一个风雨夜的呐喊里——无论结局如何,这支球队,无论几度沉浮,都值得城市的拥抱。
赛季未完,命运未定。但我愿做那深夜球场的不灭灯火,等一场关于青岛和海牛的逆境故事,再次点燃——不是结局,更像下一场哨前的倒计时。青岛牛魔王,还能杀回主场吗?你相信奇迹,还是等着下一个故事?
股票配资中心,炒股网站,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